zh
防雷原理
1.闪电的产生
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下产生的大气光电现象。云中、云间或云地间不同电荷放电所伴随的强烈闪电相互吸引,称为闪电,气体沿闪电通道迅速膨胀的声音,就是人们所说的雷声。根据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的电荷特性,当带有异性电荷的云块之间或云块与地球之间的电场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约25-30kV/cm)时,它会分解空气并产生强烈的弧光放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闪电。同时,放电通道内的空气因强电流产生的热效应而被加热到高温(高达2万度)并迅速膨胀,发出强烈的爆炸声,这就是雷声。闪电和雷声统称为闪电现象。
2、雷击的分类及破坏作用
雷电分为直接雷电、感应雷电和球形雷电。长期以来,雷电以直击雷的形式给人类、地球生物和人类文明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毁坏等灾害。
3、防雷原理
在雷暴天气里,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参天大树被雷电击倒,而周围的一些塔楼、高层建筑等高层建筑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些参天大树也因带有大量电荷的云层的感应而带上了大量的电荷。当积累的电荷过多时,树就会被撞倒。同样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安全可能要归功于避雷针。很多塔上都有一个金属做的东西,形状像绣花针,而且针是直立的。这是避雷针。那么,为什么这个看上去像绣花针、外表并不惊艳的东西却有这么大的作用,还能“避雷”呢?其实避雷针应该叫“避雷针”。雷雨天气时,当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会感应出大量电荷,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 。这样,带电云层就与避雷针形成通路,避雷针接地。避雷针可以将云上的电荷引导到大地,从而不会对高层建筑造成危险,保证其安全。
综合防雷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主要是防止直接雷击,内部防雷主要是防止感应雷。
发帖时间: May-07-2022